歡迎您來到“酚醛(PF)纖維”,您將瀏覽到的主要內容如下:
㈠、酚醛纖維的性能
㈡、酚醛纖維的應用
㈢、酚醛纖維的制備
酚醛纖維是美國金剛砂公司(Carborundum)為研制宇航工業(yè)材料在1969年開發(fā)的一種阻燃纖維,商品名為Kynol。該纖維因具有優(yōu)異的阻燃、絕熱和耐腐蝕等性能,以及纖維的制造采取低分子物紡絲成形,而后交聯(lián)成為不熔不溶的體型結構的新工藝,曾被評為1969年度世界合成纖維十大發(fā)明之一。
酚醛纖維的強度和彈性在合成纖維中是較低的,但其結構特殊,性能獨特和成本低廉,且在宇航、國防、冶金工業(yè)中皆可應用,所以它仍是一種頗有特色的阻燃纖維。
一、酚醛纖維的性能
酚醛纖維是由碳、氫、氧三種元素組成,本身無結晶、無取向的一種體型結構的聚合物,大分子中含有—CH2—O—CH2—和—CH2OH兩種基團。酚醛纖維的主要機械性能如下:
|
美國 |
日本 |
纖度(dtex)
斷裂強度(oN/dtex)
斷裂伸度(%)
勾接強度(oN/dtex)
打結強度(oN/dtex)
3%伸長彈性率(%)
表觀模量(oN/dtex) |
1.9
1.2-1.6
23-30
﹣
﹣
93
27-40 |
1.7-5.8
1.2-1.6
30-70
2.0-2.7
1.0-1.3
92-96
31-40 |
1、阻燃性: 由于酚醛纖維是一種含碳量高的體型結構聚合物,在2500℃的氧炔焰中它既不熔融,又不燃燒,僅呈炭化,收縮甚小,很難分解,并能保持纖維原有的形態(tài)。其限氧指數(shù)為28~34。極限使用溫度可達1200℃。
酚醛纖維火焰50%~60%碳纖維+CO2+CO+H2O
因分子組成中不含氮、磷、鹵和硫等在燃燒時可能產(chǎn)生有毒氣體的元素,燃燒氣毒性低、發(fā)煙量極小。
2、耐燒蝕、絕熱性: 酚醛纖維制品在火焰溫度下會形成玻璃態(tài)碳結構,耐燒蝕。經(jīng)燒蝕后仍具有完整的碳化層,同時分解出水及二氧化碳,把部分熱量帶走,因而,用酚醛纖維制成的復合材料在燒蝕溫度下,其絕熱性可超過常用的碳纖維和硅纖維制成的復合材料。
3、耐化學腐蝕性: 酚醛纖維對所有的有機溶劑都是穩(wěn)定的。除了濃硝酸、熱硫酸等具有強烈氧化性的酸以外,對強酸甚至氫氟酸也較穩(wěn)定,但強堿可使它慢慢分解而變色。
4、服用性能: 酚醛纖維外觀呈黃棕色,比重1.27與一般合成纖維相近,但手感柔軟與羊毛相仿,在20℃、65%RH下的含水率為4%~6%,比棉纖維略低,穿著極為舒適?捎梅稚⒓瓣栯x子染料染色或原液著色。但耐磨性較低,強度與粘膠纖維及醋酯纖維差不多,為了改善這些性能。可與20%~40%的羊毛或Nomex混紡。
二、酚醛纖維的應用
酚醛纖維除制成紗線、機織或針織品外,還可加工成氈、非織造布、襯墊、合成紙及復合材料等。其主要用途:
1、普通衣料:與其它纖維混紡賦予織物一定的阻燃性。例如。用20%Kynol與20%滌綸及60%羊毛,或20%Kynol與30%滌綸及50%羊毛,或20%Kynol與80%羊毛混紡制成毛料和床上用品。
2、工作服及防護服:防火服(消防服、特種軍服等)、絕熱服、耐酸服以及防寒服等。
3、室內、艙內鋪飾織物、窗簾、地毯等。
4、工業(yè)用品:電焊罩布、防火罩布、耐酸濾材、絕熱氈、液化天然氣貯罐的隔熱材料和復合材料等。
5、特種用品:航空工業(yè)的絕緣和隔音材料、增強材料、飛船及火箭的絕熱材料。
6、制造碳纖維及活性碳纖維的原絲:由于酚醛纖維表面是非晶態(tài)結構,性能柔軟,具有表面積大和吸附速度快的特點。并能制成長絲、織物和氈狀。不僅可用于醫(yī)療用脫臭填料、空氣凈化器、防毒面具等氣相吸附,而且應用在自來水的脫氯及清涼飲料的脫色等液相吸附方面。
三、酚醛纖維的制備
有關酚醛纖維制備的專利文獻甚多,但基本上可歸納為兩大途徑。一是熔紡法。以分子量約800~1000的熱塑性酚醛樹脂(Novolac)為起始原料,通過熔融紡絲成形,然后在18%多聚甲醛及18%鹽酸水溶液中交聯(lián)成為體型結構的酚醛纖維。美國金剛砂公司和日本Kynol公司皆采用此法。一是濕紡法。以羥甲基為端基的熱固性酚醛樹脂(Resole)為起始原料,通過濕法紡絲成形,然后加熱交聯(lián)成為體型結構的酚醛纖維。日本的Exlan公司和新日本制鐵公司皆采用此法。另外,美國的Kynol公司則采用在酚醛樹脂中預先加入交聯(lián)劑,然后用特殊的方法紡絲,得到的纖維在催化劑存在下,短時間加熱即可獲得交聯(lián)的纖維。
1、熔融紡(聚酰胺6改性): 為了提高纖維的強度,改善紡織加工性能,一般用10%聚酰胺6為纖維成形載體,與熱塑性酚醛樹脂混合紡絲。其工藝流程如下:
熱塑性酚醛樹脂,10%聚酰胺6 N2流下熔融混和→紡絲→卷繞、切斷多聚甲醛鹽 酸交聯(lián)→水洗、中和→上油干燥
一般認為,熔融紡有下列幾方面缺點:
(1)、盡管有10%的聚酰胺6作為纖維的成形載體,但熔融紡絲出來的初生纖維在冷卻凝固后,強度和伸度仍很低,有時甚至難以操作。
(2)、成形后的纖維在室溫至沸騰的甲醛鹽酸溶液中反應約7h,這樣條件下會生成致癌性的二氯甲醚。因此需要特殊的勞動保護。
(3)、工藝繁復,工作周期長。樹脂合成、紡絲成形、交聯(lián)、后處理等各工序難以協(xié)調,特別是交聯(lián)及后處理連續(xù)化生產(chǎn)困難很大。
2、濕紡(聚乙烯醇改性):濕紡一般用聚乙烯醇為纖維成形載體,與羥甲基為端基的水溶性酚醛樹脂混和紡絲,凝固浴為少量硼酸(約3%)的50℃飽和硫酸鈉水溶液(pH=2)。其工藝流程如下:
水溶性酚醛樹脂 →混和→紡絲→冷抽伸→水洗→干燥→熱固交聯(lián)→纖維
40%~50%聚乙烯醇水溶液
一般認為,與熔紡相比,濕紡有下列特點:
(1)、羥甲基為端基的酚醛樹脂在紡絲成形后,不需要借助甲醛和鹽酸發(fā)生交聯(lián),只需通過脫水、脫醛就能完成交聯(lián)反應。其反應式如下:
R—CH2OH→RCH2OCH2R+H2O
R—CH2—O-CH2—R→RCH2R+HCHO
(2)、通過濕法紡絲,多級拉伸,能充分發(fā)揮作為纖維成形載體聚乙烯醇的潛在強度,并能制成長絲束,為進一步熱固、卷曲創(chuàng)造條件。
(3)、交聯(lián)固化反應只需在150℃下反應1h就能完成,比熔融紡所需的時間明顯縮短。
(4)、濕法紡絲工藝制得的纖維中還含有一定比例的聚乙烯醇,這對纖維的阻燃性及耐腐蝕性都有一定程度影響,LOI值為28~30,而熔紡法可達34。 |